痛风“救星”秋水仙碱,用药过量会致命!
2023-05-10 15:13
阅读:1486
来源:见文末
作者:医**漫
责任编辑:医路漫漫
[导读] 秋水仙碱常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且细胞毒性大,一旦药物过量,几乎没有解救措施。
秋水仙碱作为治疗痛风发作的一线药物,相信很多痛风患者对这一药物应该非常熟悉,当痛风关节肿痛起来,马上吃一片秋水仙碱,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只要使用得当,秋水仙碱对于缓解痛风导致的关节疼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另一方面,秋水仙碱常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且细胞毒性大,一旦药物过量,几乎没有解救措施,甚至可能导致肾脏衰竭、骨髓抑制等致死性并发症。这些潜在风险大大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上饶市54岁的黄先生,既往有痛风病史,入院前15天因痛风急性发作自行服用秋水仙碱治疗(每次2片,每天3次)。在服用第8天时,黄先生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自行服用“肠炎宁”症状缓解后,继续服用秋水仙碱,连续服用第15天后出现颈椎不适、肢体麻木,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就诊。入院后,检查结果显示其重度粒细胞缺乏、肝肾功能损伤。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相继出现骨髓抑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细胞损伤、肌肉损伤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家属最终选择了回上饶继续治疗。后续,据医生回访,患者因医治无效去世。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发作急性期的特效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因此秋水仙碱只起到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抗炎镇痛作用,其本身是不具有降尿酸作用的。近些年来国内外指南将秋水仙碱列为一线推荐用药之一。《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版)》中明确指出:研究结果显示,与大剂量用药相比,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并且推荐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尽早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越早越好,超过48h效果较差),首剂1mg,1h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每日1次或者每日2次。不得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秋水仙碱!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初期降尿酸治疗的同时需预防用药以避免痛风的急性发作。低剂量的秋水仙碱(<1.2mg/d)可作为预防药物,但是对于预防用药的时间仍存在争议。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治疗指南》给出了预防用药方案:(1)≥6个月;(2)体检没有痛风石的患者,在达到尿酸目标值后的3个月;(3)以前有痛风石的患者,体检痛风石消失,并达到尿酸目标值后的6个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6年)则认为预防性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至少3~6个月可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多,且存在用药剂量的累加效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下:1.常见的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停药;2.可致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甚至无尿;3.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可引起粒细胞缺乏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时应谨慎。秋水仙碱的治疗窗窄,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过量使用秋水仙碱后可能出现以下急性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灼热、血尿、少尿、肌无力、谵妄、痉挛、休克、呼吸抑制、心功能衰竭等。有文献报道,秋水仙碱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性。用药过程中,若发生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秋水仙碱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有效清除。秋水仙碱中毒的治疗应从洗胃和预防休克的措施开始,并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1.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告知接诊医生服药史。2.秋水仙碱经过肝肠循环后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当机体出现肝功能损伤时,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导致毒性加重,因此肝功能不全者慎用。3.秋水仙碱可抑制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对胎儿有致畸作用。育龄期妇女或男性在开始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4.秋水仙碱与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物可发生药效学相互作用,增加横纹肌溶解等肌肉损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地尔硫卓、维拉帕米、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等。用药前请咨询医生或者药师。5.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尤其是需要长期口服秋水仙碱的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最后,再次郑重提醒痛风患者,请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安全地使用秋水仙碱,切不可自行乱用药!凯发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
凯发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凯发app官网登录的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